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销往中东和印度的广珐琅
收藏 引用
文物天地》2023年 第5期 112-118页
作者:许晓东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中国香港 
15~17世纪,伴随地理大发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瑞典等纷纷在印度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据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贸易。清政府自1685年开放海禁,参与广州贸易的除欧洲商旅外,还有亚裔商人,如亚美尼亚人、穆斯林、印度人、巴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兼容并蓄的商品:广珐琅的西洋人物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3年 第9期 126-130页
作者:周颖菁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中国香港 
18世纪广东铜胎画珐琅的最大外销市场以欧洲为首,所以西洋人物图像是广珐琅的主要纹饰之一,这些异国人物图饰也受到中国市场青睐。相较于清宫画珐琅上西洋图像的明显风格取向,广珐琅作为商品驱动更多不同类型的图像的生产,以吸引和满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3-17世纪中国玉器与伊斯兰玉雕艺术的相互影响
收藏 引用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5年 第1期 55-69,157页
作者:许晓东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伊斯兰玉石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13世纪,特别是15世纪以来伊斯兰玉器艺术的发展,与蒙古人的西征并成为该地区的统治者,及其对汉地玉雕传统的接受和推崇息息相关。13-15世纪伊斯兰玉器在造型上可见宋元艺术影响的痕迹,16-17世纪,伊斯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外销广东金属胎画珐琅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家博物刊》2019年 第8期 110-122页
作者:许晓东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广东金属胎画珐琅器的制作和贸易虽非广东外销商品的大宗,但足迹远布欧洲、北美、西亚和东南亚地区。因应目的地不同的市场需求、文化习惯,销往上述地区的广珐琅从造型、纹饰、功能、使用方式等方面都呈现不同面貌。销往欧美及伊斯兰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宫旧藏印度珍宝
收藏 引用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年 第6期 13-33,156页
作者:许晓东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清宫旧藏中,班禅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献的银胎珐琅嵌宝石靶碗、盖罐、海螺,通常认为其产自西藏,但通过制作工艺以及装饰风格分析,应是印度莫卧尔王朝18世纪制品。其中带座靶碗的造型与组合具西藏特色,又与印度贵族吸食水烟的器具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眼中的苏立文
收藏 引用
《收藏.拍卖》2014年 第4期 64-65页
作者:姚进庄 黄婷怡(译)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关于苏立文教授在学术上的争议,在本刊2013年10月刊(“关注”栏目《苏立文眼中“不合格”的徐悲鸿》)和12月刊(“关注”栏目《作品,才能反映艺术家的真正地位》)均已经进行探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叶恭绰与故宫:民初文化人士与故宫交往一例
收藏 引用
《故宫学刊》2017年 第1期 369-379页
作者:童宇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故宫早年的发展和活动,一方面自然要归功于院内同仁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文化人士对博物事业的推动与支持也必不可少。本文从一位院外人士叶恭绰的书信和回忆录等入手,回顾他与故宫博物院的互动情况,包括故宫成立前后的早年渊源,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笑风生 文人雅集
收藏 引用
《中国收藏》2010年 第12期 52-53页
作者:陈念 孔祥祥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或许是欣赏文物艺术品与品味美食之间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处,很多大收藏家都对美食颇有研究,敏求精舍的舍友们味蕾是否挑剔,只要品尝—下敏求会所里面的“私房菜”就知道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贰 南艺北传 南匠进京
收藏 引用
《紫禁城》2016年 第8期 48-81页
作者:嵇若昕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历史上自有政府组织以来,工匠就逐渐分成官匠与民匠两种类别,清初官匠与民匠都是受雇取值具有巧艺之人,此时内务府造办处也雇用民间工匠为皇室服务,皇帝俨然是一位最有权势的雇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