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美是人间不死的光芒”——评徐志摩中英名诗《再别康桥》
收藏 引用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 第1期 47-51页
作者:徐振忠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福建泉州362000 
著名的新月派浪漫诗人徐志摩的中英名诗《再别康桥》(Saying Good-bye to Combridge A-gain)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该诗体现了徐志摩从诗歌创作实践上对中国新诗进行改革创新的成果,是中国新诗发展的一块里程碑。诗人运用"三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式菜谱艺术菜名分类及其英译策略
收藏 引用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2期14卷 245-247页
作者:翁小云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福建泉州362000 
中式艺术菜名在中式菜谱汉译英翻译中最难处理,最具争议。针对中式艺术菜名的翻译,依据运用修辞手法的不同把中式艺术菜名分为比喻型、吉祥语型、典故型、诗句型和夸张型等五大类型,并参照海外著名中餐厅与西餐厅菜谱,为不同类型艺术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布莱克与龚自珍的诗歌比较
收藏 引用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 第3期 56-59页
作者:徐振忠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福建泉州362000 
布莱克与龚自珍分别是英国与中国同一时代具有开拓性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出诗人,他们两人的诗歌创作的主旨和艺术手法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平行探析的角度入手,对他们两人的写作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和艺术表现手法作一些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制作艺术在现代英美小说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 第3期12卷 66-68,106页
作者:陈伟强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福建泉州362000 
电影制作技巧和小说创作享有很多共性,彼此相互影响。英美现代小说家们借鉴电影制作技巧对小说创作进行革新。他们将电影艺术中所采用的交叉剪接、慢镜头、特写、蒙太奇等技巧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从而使作品更为生动,更具有可读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弥尔顿和白居易叙事诗比较
收藏 引用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 第4期 30-34页
作者:徐振忠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福建泉州362000 
试图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两大方面对弥尔顿和白居易的叙事诗代表作进行分析比较。这两位诗人的叙事诗都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思想内容。弥尔顿的叙事诗突出地体现了对封建社会的反叛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而白居易诗歌则充满了对封建社会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伤逝的世界,别样的叙事——谈《新娘来到黄天镇》的叙事艺术
收藏 引用
《红河学院学报》2014年 第1期12卷 19-21页
作者:沈东平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福建泉州362000 
《新娘来到黄天镇》两条线索并行不悖,而后相交于故事的高潮处。情节跌宕起伏,前有伏笔,后有高潮,还有高潮下的出人意料的结局。时间方面以暂停和并列时序为主要特征;人物心理变化刻画得相当详尽,以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变化展现时代变化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T·S·艾略特的《荒原》与闻一多的《死水》比较
收藏 引用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 第3期 12-16页
作者:徐振忠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福建泉州362000 
"迷惘的一代"的重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T.S.艾略特是欧美现代派最有影响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荒原》开启了英语诗歌发展的新方向,被誉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而中国"新月派"前期的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和谐中的和谐——论《等待戈多》的荒诞美学色彩
收藏 引用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 第1期 56-59页
作者:佘艺玲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福建泉州362000 
从美学角度看,《等待戈多》突破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揭示现代西方社会人存在的虚无与绝望。这部看似不和谐的荒诞剧,却以荒诞的形式直喻荒诞的内容,以荒诞的主题展示真实的人生,达到形式与内容、精神世界与现实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功能目的论的闽菜菜谱英译问题探讨
收藏 引用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2年 第1期 36-40页
作者:翁小云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福建泉州362000 
对星级酒店闽菜菜谱中最难译的传统小吃名、药膳名称以及艺术菜名,如南普陀素菜名称、民间祭祀及婚庆寿宴菜肴名称等的英文翻译进行了调查,认为存在经典名菜译名不统一,传统小吃译名模糊,药膳译名信息传达不足,写意型菜名翻译失误等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乔叟与屈原诗歌比较
收藏 引用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 第2期 48-52页
作者:徐振忠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福建泉州362000 
乔叟与屈原分别是英中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是两国诗歌创作的开山祖。这两位大诗人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视野开阔,作品博大精深。他们的诗歌创作都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而他们诗作的类型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既有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两位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