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25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大豆脂肪酶SDP1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编辑
收藏 引用
《大豆科学》2025年 第2期44卷 53-63页
作者:谷心如 刘新宇 韩旭达 赵长江 费志宏 魏金鹏 徐晶宇 李佐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三酰甘油脂肪酶(Suger-dependent1,SDP1)是一种脂解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发掘大豆SDP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大豆GmSDP1基因的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和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利用基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离子硅流体锌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和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北方水稻》2025年 第1期55卷 20-26页
作者:曹嘉明 李红宇 张璐璐 潘龙 龙力刚 程运江 张志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北京市(甘南)双河农场黑龙江齐齐哈尔162100 
为探究硅锌配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明确高产优质的硅锌优化管理措施,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3个硅肥水平下3个锌水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2处理水稻秧苗株高、根长差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8.0%、16.0%;A2处理地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物杂志》2025年 第1期 147-154页
作者:胡聪聪 李红宇 孙显龙 王童 赵海成 范名宇 张巩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9 农业农村部东北平原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9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为明确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盆栽试验设计,对秸秆离田(S1)、还田(S2)和常规施氮(N1)、分蘖肥增氮15%(N2)、调节肥增氮15%(N3)、穗肥增氮15%(N4)处理的水稻分蘖特性、相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粳稻苗期耐冷QTL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水稻科学》2025年 第1期39卷 82-91页
作者:杨传铭 王立志 张喜娟 杨贤莉 王洋洋 侯本福 崔士泽 李青超 刘凯 马瑞 冯延江 来永才 李红宇 姜树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寒地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农作物低温冷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6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哈尔滨150086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5 
【目的】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进而造成不同程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挖掘鉴定耐冷基因,选育耐冷品种,是解决水稻低温冷害最简单、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之一。【方法】利用丽江新团黑谷/沈农265衍生的包含144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4B-1200型平贝母药材收获机的改进设计与试验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 第1期33卷 45-51页
作者:宋江 刘丽华 王密 张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大庆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163319 
针对4B-1200型平贝母药材收获机田间收获试验中存在的筛下贝土输送螺旋和尾轮转弯过程中需抬起这一转弯不够灵活问题;收获期多雨季,土壤含水分率高,分土铲表面土壤滞留堆积问题;尺寸大于8 mm以上的平贝母分离,尺寸在2.6~8 mm之间的平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昆虫三维标本网络信息系统设计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 第8期25卷 164-168页
作者:刘桂阳 齐瑛 林志伟 丁国超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大庆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务处大庆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163319 
为了能够在网络上从各个角度观察昆虫,该文实现了建立昆虫三维标本的方法。通过自制的拍摄装置,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昆虫三维标本影像模型的自动化建模和虚拟展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昆虫三维标本网络信息系统。该系统建立的昆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耕作模式下插秧期与秧苗类型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华北农学报》2021年 第2期36卷 116-126页
作者:王文玉 万思宇 张雪松 魏媛媛 张家智 李红宇 郑桂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为明确不同耕作模式下插秧期与秧苗类型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选用垦粳7号为试验材料,三因素裂裂区设计,主区为垄作双深和常规平作2种耕作模式,裂区为(5月8日插秧(早插)和5月18日插秧(适插))2个插秧期,裂裂区为常规苗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玉米秸秆还田及施磷量对黑土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2019年 第22期35卷 161-169页
作者:龚振平 杜婷婷 闫超 马春梅 董守坤 孙洪超 李海瑞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163000 
以探究松嫩平原玉米连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施磷量互作对黑土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为目的。该试验采取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0)、秸秆翻埋还田(S1)和秸秆焚烧还田(S2);副因素为施磷水平,分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株行距及穴苗数的配置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物杂志》2019年 第3期 91-98页
作者:曹亮 黄炳林 王孟雪 张玉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为明确垦稻26和龙粳31高产优质栽培的株行距和穴苗数处理,采取裂区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群体因品种而异,垦稻26在株距10cm、行距30cm、5苗/穴产量最佳,龙粳31则以株距13.3cm、行距27cm、9苗/穴产量最佳;垦稻26在5苗/穴、行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物杂志》2019年 第6期 104-113页
作者:黄炳林 王孟雪 金喜军 胡国华 张玉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为揭示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以及养分的影响,利用大豆为材料,采取两种不同耕作方式为主区,4种中耕方式为副区的裂区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旋耕处理的细菌数量在开花期较翻耕处理降低;旋耕处理的真菌数量在成熟期较翻耕处理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