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以铁路红外线轴温监测系统的数据通信网络为例,介绍这种对通信过程进行监视和记录装置的工作原理。该装置的软件、硬件设计思想同样适用于其它需要进行通信监测记录的场合。
摘要:背景:脑卒中后常常会出现明显的神经心理学改变,除认知功能受损外,抑郁、焦虑等症状亦十分突出。目的:运用神经心理学方法探讨与脑卒中后相关的神经心理学变化特点。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大庆市第三医院心理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10/2002-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9.3±8.8)岁。脑梗死49例,脑出血11例。病灶为单灶31例,多灶(含个病灶以上)29例。左半球病变20例,右半球病变21例,双侧病变19例。病变部位在颞叶6例、枕叶2例、额顶颞联合病变15例、内囊4例、基底核19例、侧脑室旁4例、丘脑4例、小脑1例、多部位5例。病灶大小24分严重抑郁、17~24分中等抑郁、~16分轻度抑郁、0.05)。③伴发抑郁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分比较:21例患者有中等程度以上的抑郁症状。症状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7.45~13.75,9.83~21.20,P<0.01)。结论:脑卒中后的神经心理学改变比较明显,这种改变与脑卒中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和病灶部位有关,与病变性质关系不密切。有明显抑郁症状患者经心理干预后抑郁情绪明显改善,说明脑卒中后患者需要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调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了解存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工作的110名临床教师,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线上匿名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教学能力现状、对教学能力现状的认识、对学校提升临床教师能力举措的看法。结果基本情况:5年以上教龄教师占比65.46%。临床教师最高学历为硕士者达51.82%。教学职称中级及高级占80.00%。教学能力现状:90.91%的临床教师可胜任教学工作。59.09%的临床教师能够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后传授给学生,而36.36%的临床教师会按照学校规定的统一内容进行授课。84.55%的临床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88.18%的教师与学生有互动。只有16.36%的临床教师经常撰写教学及教改论文。对教学能力的认识:51.82%的临床教师认为缺乏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会影响教师教学能力。82.73%的临床教师认为教学设计能力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学校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举措及落实情况:49.09%的临床教师认为学校对于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经费支持力度一般。学校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手段多样,以教学实践(79.09%)、岗前培训(68.18%)、自我进修(68.18%)、教学培训(65.45%)、带教指导(61.82%)、教研活动(60.00%)为主。学校举行的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方式主要体现在教学工作坊(53.52%)、教学研修班(52.11%)、新任课教师培训(47.89%)方面。临床教师参与教学培训率为64.55%,参加3次以上培训人数仅为41人。结论临床教师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附属医院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等单位应采取措施提高临床教师能力,临床教师也应通过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学习、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持续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的新发展等提高自身能力。
摘要:近年来,以个人临床经验为基础的经验医学(experiencemedicine)正在向为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 EBM)转变.20年David Sackett教授将EBM定义为"谨慎,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意愿,将这三者完美结合,作出治疗决策".EBM重视临床统计学有意义的数据,以此对疾病相似的患者进行相同方案的治疗,但肿瘤的个体化特征,它不仅发生在不同个体,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病期的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不同,即使是同一部位,同一病理类型和病期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也有很大的差异,在临床治疗敏感性和不良反应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1].个体差异与疗效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的重视[2-3].所谓个体化治疗(individualized drug therapy)就是要根据具体患者的预期寿命,治疗耐受性,期望生活质量和患者自己的愿望和肿瘤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来设计具体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
摘要:门诊是医院的一个开放系统,是医院与社会的联系处,是患者就医的第一站。门诊的工作量大,情况复杂,社会反应敏感,影响面广。在全社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今天,更加注重服务单位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门诊护理人员应注意第一印象外在形象,运用正确恰当的称呼,善于与患者交谈,且应具有针对性、科学性、艺术性,更要做一名好的倾听者。门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与患者的交流技巧,善待患者,才能体现出医院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摘要:目的研究X线能量对逆向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为临床实施常规调强放疗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提供能量选择参考。方法选取8个不同病种病例,每个病例采用单弧(1Arc=360°)VMAT、等角度9个野、等角度5个野调强方式进行逆向治疗计划设计,在每种计划方式中又分别选用4、6、8、15MVX线能量。靶区选取适形指数、均匀指数、靶外体积指数,串型危及器官选取平均剂量Dmean、2%体积对应的最大剂量D2,并型危及器官选取平均剂量Dmean、某一剂量水平的体积Vx,评估治疗计划结果,分析能量对逆向计划的影响。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在3种计划方式下,靶K适形指数的F=0.07、0.08、0.06,P=0.976、0.971、0.981,均匀指数的F=0.13、0.51、0.09,P=0.939、0.679、0.965,靶外体积指数的F=0.15、0.31、0.15,P=0.930、0.818、0.931;每一病例在3种计划方式下危及器官的F〈0.20,P〉0.05。结论用逆向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调强放疗、VMAT计划设计时中低能量x线(6、8MV)完全满足需要,而高能x线(15MV)并不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代胃镜检查在食管狭窄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于支气管镜只有吸引管道,无给水给气管道,该病例组设计了氧气瓶经鼻吸氧管与支气管镜活检管道相连接的送气方法,使支气管镜也能像鼻胃镜一样对食管狭窄处进行全面观察和诊断。结果 14例患者镜下表现与疾病诊断符合率为100%。改进后的支气管镜代胃镜检查,同样可达到鼻胃镜的诊治效果,且并发症较少。结论支气管镜代胃镜检查是对普通胃镜检查的补充,可以进入更细的腔道内进行诊治,在食管狭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的作用,使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在无鼻胃镜的医院可开展。
摘要:目的: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结合行为改变阶段理论设计适用于降低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引导自助程式干预方案,评估其即时和短期效果,为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评定问卷(ANSAQ)评分≥1分的大一新生144人随机分为干预组(n=121人)和等待组(n=123人),干预组接受8周引导自助程式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8周结束时和干预后12周时采用ANSAQ问卷、CES-D量表、PSQI指数施测评估干预效果。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各变量组间效应(F=13.427,18.571,8.516;P<0.01)、时间效应(F=9.613,13.296,5.993;P<0.05)、分组×时间(F=21.382,38.437,9.893;P<0.01)交互效应显著。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干预组ANSAQ、CES-D评分及PSQI指数显著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F=6.860,12.979,6.715;P<0.01);而等待组ANSAQ、CES-D评分及PSQI指数无显著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干预8周结束时ANSAQ、CES-D评分及PSQI指数低于基线(t=-5.140,-8.267,-3.543;P<0.05),干预结束后12周ANSAQ、CES-D评分及PSQI指数低于干预8周结束时(t=-6.209,-7.381,-2.517;P<0.05),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等待组各时间点两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引导自助程式干预能有效缓解大学新生抑郁症状,降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水平,改善睡眠质量。
摘要: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为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和实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设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导管溶栓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研究组患者术后平均康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总结并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和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近端胃癌患者手术后消化道重建减少消化液反流发生的方法。方法:设计两种新型吻合方法,即保留贲门结构的食道-残胃吻合术和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术。将两种新术式临床效果与同传统的近端胃切除吻合和全胃切除相比较。结果:4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各组术后体质量和营养指数在6个月时无明显差异(P>0.05),在24个月时两种新术式组明显优高于传统吻合术组(P0.05)。结论:保留贲门的近端胃癌根治术与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有望成为胃底贲门癌手术的新术式。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