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西安地铁4号线车站内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收藏 引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年 第8期25卷 I0021-I0022页
作者:高胜利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就需要让公众接近、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生活。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合理应用非物质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北朝时期入北艺术人士社会流动的历史观察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2023年 第8期 124-130页
作者:高胜利 王永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南朝中后期,由于政局动荡,出于惧祸避难之需要,加之北方政权对南朝的军事征伐,在此过程中,一些南方艺术人士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地相继流入北朝。入北后,这些艺术人士凭借术艺技能受到北朝统治者的器重,在物质奖赏与封授官爵等方面颇受优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探析
收藏 引用
《学语文》2023年 第1期 61-64页
作者:杨荣 欧丽亚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文学科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功能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它的提出不仅为语文教师实施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培养全面发展型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当前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古诗词教学进行探析,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顺屯堡“地戏”唱词研究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2年 第10期 71-73页
作者:李双双 杨荣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安顺地戏是指分布于安顺地区及其周围十余市县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由“军傩”演变而来,屯堡人又称之为“跳绳”。作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安顺地戏是研究戏剧发生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美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线教学场域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收藏 引用
《教育文化论坛》2023年 第2期15卷 103-108页
作者:沈广彩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互联网媒介去中心化的网状传播结构导致了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同时也消解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地位。本文结合互联网媒介属性,运用时空理论论述了在线教学的时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线教学中教师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模式与翻转课堂在电视摄像课程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西部广播电视》2023年 第17期44卷 90-92页
作者:罗南卿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各种在线学习平台被全面激活。在信息技术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作为教育创新的两种重要形式,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祝福》“同课异构”的教学思考——以奉节县三节高中语文竞赛优质课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2023年 第20期 109-112页
作者:陈清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全面投入使用,教师需提高自身教学设计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此背景,“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观摩2023年春重庆市奉节县高中语文教师优质课竞赛中三位教师的竞赛课后,思考如何借助“同课异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管窥——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收藏 引用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 第1期43卷 69-75页
作者:石强 陈露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在概括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和总结黔南州课程资源概况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以“民族故事会”“民族音乐节”“民族服饰展”“民族传统工艺展销会”等专题活动为基础设计了一组《黔南州初中语文校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发现性与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以莫言的《红高粱》为中心
收藏 引用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 第3期42卷 76-80页
作者:谭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文学发现性为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建构文学经典与阐释小说文本的坐标。作为文学发现性的集中体现,莫言的《红高粱》通过“文本的多义性”与“写作的在场性”,打开人与历史、人与现实以及人与艺术的连结,形成了高中语文小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郑州地铁空间艺术设计中的中原文化元素解读
收藏 引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3年 第5期26卷 I0023-I0023页
作者:高胜利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原文化的传播中心,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博大、开放、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以郑州为中心传播区域的中原文化,不仅为郑州以及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而且为城市品牌形象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