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详细

施俊玲:民间资本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发布时间:2017-08-29

  编者按:原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文化、旅游、健康等新经济消费需求旺盛,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进一步促进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对于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更好地发挥文化产业投资对于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积极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从三个方面给出建议。本文为作者在云南文化旅游投资洽谈会上的演讲,略有删减。

  笔者认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是加快完善文化产业投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经济新常态下更好发挥文化产业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作用的重要方面。

  一、政策支持 推动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

  2009年,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的战略任务,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要求,指导国内投资主体了解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笔者执笔制定了第一个《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希望文化产业发展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对于投资主体的界定,即社会资本指的是:国内投资主体,包括国有投资主体和非国有投资主体。国有投资主体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授权国有资产投资机构、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其他国有经济组织。非国有投资主体是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其他非国有经济组织和个人。目前非国有投资主代表民间资本。

  国有投资主体如华侨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港中旅等大型央企、国企均已大规模投入文化产业,不仅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为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笔者重点介绍非国有投资主体进入文化产业的情况。

  为鼓励民间投资,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2012年,文化部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支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文化系统已经全面向民间资本开放,包括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文化领域,在市场准入、政策扶持等方面对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一视同仁,进一步完善了文化市场准入门槛标准和审批程序,并制定、修订了多项文化领域政策法规,取消和下放多项行政审批项目,为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创造良好了发展环境。

  二、实践成果 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高涨

  近年来,在各项政策措施的鼓励引导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我国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文化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文化企业的数量已达130多万家,较2012年增长近20%。在不少地区,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例如上海核心产业类文化企业中,民营文化企业占比已达88%;广东的民营文化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均占到全省总数的80%;江西文艺院团282家中,民营文艺院团达208家;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民办博物馆811家,约占博物馆总数的19%。工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文化行业新注册企业数又有新的明显增加。

  在文化产业投资方面,民间投资领域不断扩展、规模持续扩大。如万达集团在武汉、哈尔滨、青岛、无锡、合肥、西双版纳等地投资建设了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规模均为几十至近百亿;深圳华强集团在全国已投资建成10座主题公园(方特乐园),单个主题公园的投资额均在20亿元以上;目前河北承德全市建成投入运营和续建、再建的75个文化项目中,有71个是民营企业投资,约占总数的94.7%。而

  在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一些以往民间投资较少涉及的领域,民间投资步伐也在加快,涌现出如永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控股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参股中国杂技团、成都建川实业集团建设运营建川博物馆群、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典型。

  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到处都有民营文化企业的努力,比如,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农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小镇建设、扶贫攻坚等等文化产业都非常活跃,并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例如,国家有关部门命名的第一批127个全国特色小镇,其中人文类的特色小镇是100个,占比高达到78.7%。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在文化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金融合作成果丰硕,成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大亮点。按照中央关于“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的要求”和《深入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国家有关部门,连续数年实施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文化金融扶持计划,通过贷款贴息、债券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支持了数百个文化产业融资项目,累计资金超过数十亿元,极大地调动了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目前,文化系统的政银合作机制已经覆盖全国,充分发挥银行机构融资功能,为文化企业搭建了正规金融融资平台。

  此外,结合国家关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求,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2号),已将文化领域纳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推广范围。2015年9月,财政部发布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已将文化项目纳入,总规模超1000亿元。

  还有各类文化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蓬勃发展,文化企业重组、并购风起云涌,民间文化资本规模逐年扩大,投资涉及的行业领域日趋多元化。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巨头通过并购、控股、参股以及股权投资、业务合作等形式,进入影视、游戏、文学等文化产业领域。万达、恒大等地产商持续投资旅游、演艺、音乐等文化行业。

  三、三点建议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文化、旅游、健康等新经济消费需求旺盛,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进一步促进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对于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更好地发挥文化产业投资对于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积极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一是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除继续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传统和新兴的文化产业外,还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金融、文化企业孵化、文化众创空间等最近几年新兴起来的领域。投资符合国家重点扶持方向的文化行业门类和领域,可通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绩效奖励等方式给予资金扶持。对民营文化企业在立项审批、投资核准、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评比表彰、申请专项资金、享受税收优惠等方面,要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不要对民营文化企业设置任何附加条件、标准和程序。

  二是进一步深化文化金融合作,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助力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继续支持文化企业通过信贷、信托、基金、债券等金融工具融资。鼓励和引导各类相关金融机构、中介组织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广泛支持各类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文化领域,加强与金融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其退出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方式融资,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三是为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要大力宣传国家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大力解读国家针对文化产业出台的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大力推广民间资本在繁荣文化、促进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加大力度落实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形成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政策保障机制。继续扩大文化领域PPP模式的推广范围,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政策,细化制定符合当地文化建设发展实际的具体措施,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