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详细

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纪实:“文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7-08-22

  《蓝精灵》《魔兽世界》《超级玛丽》……8月4日,七大世界级主题IP联展首次登陆石家庄第十二届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实景特效惊艳参观者。跨界、创意、衍生……石家庄这个动漫产业品牌,已成为业界合作交流、公众互动参与的新平台。

  新业态借助会展呈现蓬勃生机,传统文化则立足本土资源创意创新,风生水起。久负盛名的曲阳石雕已成为曲阳县支柱产业,在其带动下,该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5.9亿元,占全县GDP的36.8%,文化产业领域从业人员已达11万人。

  走出去,引进来,以开放的眼光打造对外交流平台。今年5月深圳文博会,我省发布推介了172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总招商金额超2000亿元,新成果、新创意、新技术、新业态吸引了一大批战略投资者来冀洽谈投资。

  ……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是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是实现文化民生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深挖文化资源,扩大文化市场,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着力培育我省文化发展新亮点。

  “十二五”期间,我省文化产业获得飞速发展。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960.36亿元,比2011年底的473亿元翻了一番多。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837家增长到2016年的1506家;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由2012年的919.2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452.3亿元。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目前,全省文化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向上向好、美丽绽放的发展态势,河北文化发展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打开。

  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河北转型升级打造文化新动能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促进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对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作出全面阐述。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强调,要用更大精力发展文化产业,为文艺传播打造新的载体,为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文化产业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增强了动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我省专门设立了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017年引导资金规模达到3.5亿元。同时,组建了总规模达15亿元的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有效支持了全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有效的交流和督导。每年一次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现场交流会,通过项目观摩、签订责任书、评比通报等方式,交流经验,传导压力,增强动力,使各地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竞争态势。为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各市还向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递交了《“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责任书》,并确定每年就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推动工作扎实落地。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我省主动作为、精准对接,与京津展开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签署《京津冀文创园区协同发展备忘录》,建立定期工作联系机制,连续举办了四届京津冀文化产业项目合作推介活动,成立京津冀文化产业园区(企业)联盟,搭建起合作交流的广阔平台,为重点项目落地和实现产业转移奠定良好基础。仅2016年,我省就与北京、天津合作建设文化产业项目63个,投资超过300亿元,成功吸引近60家北京文化企业到河北开设分公司或入驻文化产业园区。同时,争取驻京投资机构和金融单位为河北文化产业投资、授信约400亿元。

  精准完善的顶层设计,使得我省文化产业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2%,不仅比同期GDP6.8%增速高出近一倍,也高于全省第三产业11.2%的增长速度。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新动能,在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融合发展,创新驱动,“文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薄如蝉翼,滑如肌肤,这一趟我收获不小。”日前,来自浙江的客商徐振宇专程赶到位于邯郸的河北雅图数字印刷有限公司,亲自观看并购买采用现代数字技术制作的《兰亭序》。这本《兰亭序》最神奇之处在于平摊之后,竟能呈现出龙鳞般的效果。“这种鳞片效果源自唐代制作工艺。”河北雅图数字印刷有限公司负责人宋秀丽说,这一技艺曾一度失传,为此该公司苦心钻研,最终采用国际领先设备和数字微喷印刷系统将其复原。

  “文化+科技”不仅让传统工艺重获生机,也让现代产品更加人性化。自今年5月在深圳文博会亮相以来,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的“哇阿儿童智慧课堂”便以其先进的AR技术、实时互动的3D效果、虚拟和现实无缝对接等精彩表现俘获了无数参观者的心。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产业发展部主任李国利说,得益于“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该集团目前已拥有6家新兴业态企业,实施40多个数字业务项目,在线用户超过1000万人,有效推进了传统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以“文化+科技”等为代表的“文化+”融合模式正在迸发出强大活力。近年来,我省着眼于提升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渗透力和贡献率,重点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设立雄安新区、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唐山举办世园会、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契机,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体育、互联、工业、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文化业态。

  ——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出百年巧匠、深度动画、铸梦动漫等一大批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业,承德市成为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石家庄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全市经文化部认定的动漫企业11家;

  ——文化与体育融合,杂技、武术、足球等我省特色文体产业影响力不断扩大,尤其是张家口市崇礼区及其周边地区借助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契机,深入挖掘打造冰雪文化,谋划实施了阳光冰雪季、奥林匹克冰雪文化谷等一批重点文化体育项目;

  ——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了承德“鼎盛王朝”、武强“音乐小镇”、保定“京西百渡”等一批文旅融合的新品牌;

  ……

  “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融合发展和创新驱动。提升文化创新创意能力,才能带来‘1+1>2’的倍增效应。”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砚平表示,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省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新动力。

  壮大主体,打造品牌,以有效供给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发展和繁荣,改革创新是第一原动力。

  2017年5月,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连续第四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来之不易,归根结底得益于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股改上市,北洋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上市申请已获证监会正式受理;

  ——资本运营,河北汇洋文化产业基金已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

  ——卖场改造,目前所有市级新华书店卖场已实现查询定位、线上下单、图书推荐等智能化服务……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心部署,我省着力破解改革难题,补齐发展短板,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实现改革与发展良性互动。随之而来的,是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广电络集团、河北广电传媒集团、长城新媒体集团……一批大型国有文化企业不断深化改革,成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生力军。河北影视集团、河北演艺集团完成整合,进入实质运营,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视剧《海棠依旧》、河北梆子《李保国》等文艺精品生产成果喜人。2016年11月,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现代文化企业——河北华糖云商营销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在新三板挂牌,实现了我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零的突破。

  与此同时,我省还通过政策激励、资金引导、重点帮扶等方式,助推民营文化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河北金音集团、承德鼎盛文化投资公司、河北青竹颜料公司等成为全国行业领军企业,不少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全国行业标准制定单位。

  统计显示,2016年底,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1506家,营业收入145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和17.1%。今年1至6月,全省新增文化市场主体已达26118家,同比增长4000余家。目前,我省在“新三板”等资本平台挂牌上市的文化企业已达17家,其中包括精英动漫、古城香业、兆国动漫等多家民营文化企业。

  文化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激活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全局,各地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享有盛誉的文化产业品牌。曲阳、蔚县、武强、吴桥等地注重打“优势牌”、谱“特色曲”,石雕、剪纸、乐器、杂技等发展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富民产业,“一县一品”或“一县多品”格局初显。曲阳、平乡、山海关、新乐等25个县(市、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文化惠民。”省委宣传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处处长袁宝东说,我省坚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依托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以有效供给引导文化消费,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武强年画博物馆、邯郸磁州窑博物馆、秦皇岛玻璃博物馆等一大批基层文化场馆,不仅开展年画印刷、陶艺演示、铜镜拓片等互动体验,还依托文化资源设计文创产品,既扩大了当地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个性化文化需求。

  依托项目,搭建平台,持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2014年17个、2015年39个、2016年49个——最近3年,纳入省发改委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我省文化类项目数量逐年递增。

  不断攀升的数字,意味着推进项目建设力度的增大。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全省每年新增投资超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均超过100个,重点项目不断涌现。

  “未来,这里将建起一个占地面积500多亩,以邯郸历史文化为核心,综合运用激光多媒体、立体特效、微缩实景、真人秀等表现手法推广汉语成语的文化主题乐园。”近日,邯郸导游马红霓无限憧憬和自豪地向游客进行解说。

  她所说的文化主题乐园,是由省发改委确定的2016年省重点建设项目——邯郸中华成语文化博览园项目。该项目与深圳华强集团合作,总投资约30亿元。“我们将综合运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让游客在亦真亦幻、动感交互的体验项目中,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目21个单体建筑已完成16个,其他5个也已动工建设。“建成后,这个文化园不仅可以解决1500人就业,还可以和周边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形成叠加效应,成为邯郸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项目是文化产业的“筋”和“骨”,是文化产业优化结构、提档升级的重要支撑。

  秦皇岛亿维动漫产业基地、燕郊影视文化旅游示范区、香河国华影视基地、中关村互联文化创意产业园(承德园)……近年来,我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抓拳头、育龙头,使得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不断涌现,有的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我省以开放的眼光,利用深圳文博会、河北(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文化交流平台,不断加强重点文化项目宣传推介,吸引战略投资者来冀投资。今年5月,我省在深圳文博会集中签约34个项目,总签约额406.6亿元。目前已落地项目23个,占签约项目总数的67.6%。

  走出去,引进来,我省积极搭建自有平台,文化产业招商合作日益深入。目前,我省已连续举办5届河北省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5届中国国际(河北)茶文化博览交易会和12届石家庄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会展品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设立雄安新区、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着眼于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打造文化新动能,攻坚克难,砥砺创新,河北文化产业一定会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