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详细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文化体制改革谱新曲

发布时间:2016-03-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新的起点上开拓前行、全面深化、攻坚破难,释放出强劲正能量,有力促进了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广为弘扬,文化建设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新格局,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有益贡献。

  坚定把牢导向,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论述为统领,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化和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党始终掌握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权主导权。紧紧围绕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把全面深化改革共性要求和文化体制改革特殊要求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体现文化例外原则,中央制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开展特殊管理股试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支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等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指导性文件,把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求落实到文化建设方方面面,确保了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改、阵地不丢,激发了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全社会的文化创新创造热情,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抓住关键环节,构建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明确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把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举措牢牢抓在手上,狠抓工作台账落实。2014年以来,列入中央深改组的41项重点任务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194项重点任务顺利完成。完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理顺内外宣和互联管理体制,完成中央和省级新闻出版广电机构整合,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宣传部门有效主导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模式,推动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多数省份确定了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210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开展理事会制度试点,推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强化内部运行管理,实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推动传统新闻出版广电业与新兴媒介多层面融合、全媒体发展,初步形成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规范传播秩序。探索建立新闻道德委员会,查处216家违规报刊,撤并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1181个,对1183名中央主要新闻站采编人员核发新闻记者证。强化络治理,开展“净”、“剑”等专项行动,络空间日渐清朗。加快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探索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选择部分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文化领域立法加快,《络安全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已列入全国人大立法日程,文化法治保障日益强化,依法行政全面深入推进。

  聚焦短板发力,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着眼全面实现文化小康,加强总体规划,出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鼓励各地参照国家指导标准制定实施地方标准,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全面提速,初步建成有用、适用、综合、配套的公共文化服务络。把公共文化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编制实施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规划,精准施策、扶志扶智,启动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深入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盲村覆盖任务,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4万多个。出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推动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2780个博物馆、纪念馆和43510个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有条件的科技馆实现免费开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做好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高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推动内容与形式创新,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文艺创作体裁题材、形式手段日益丰富,文学、艺术、电影、电视等各个艺术门类百花竞放、异彩纷呈。我国电视剧和图书年产量全球第一,电影产量全球第二。以重点文艺创作生产工程为抓手,加强规划指导,抓好中国梦和爱国主义主题文艺创作,推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平凡的世界》《永远的焦裕禄》《东方主战场》《记住乡愁》等一批精品力作。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出版。鼓励和引导络文学、音乐、动漫等有序发展,推动传统文艺与络文艺创新性融合。进一步加大文艺评论工作力度,巩固评论阵地,壮大评论队伍。进一步深化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常设文艺评奖压缩75.4%,节庆活动中的文艺评奖压缩87.5%,大幅压缩保留奖项的子项和评奖数量。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典籍选编、品读导读、品牌专栏等工作。出台扶持优惠政策,振兴地方戏曲,延续中华文脉和民族文化基因。

  发挥市场积极作用,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文化产业加速转型提挡,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培育和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企业总数达到241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11%。骨干文化企业“顶天立地”,中央和省级重点国有文化企业总资产已突破8000亿元,中国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近30家文化企业实现总资产过百亿。52家文化企业在A股上市融资,融资总额超过500亿元,上海文广旗下上市公司市值突破千亿。阿里巴巴等通过系列并购投资,业务覆盖国际国内、移动互联、线上线下,入围世界品牌500强。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文化领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精、特、新的小微企业“铺天盖地”。深入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新型文化业态蓬勃发展,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更加紧密。加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繁荣发展,文化消费日益扩大。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速,2014年增加值达2.4万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占GDP的比重为3.76%。演出市场日益活跃,2015年北京营业性演出场次24238场,观众1035万人次。全国电影票房在连续10年保持30%以上增速的基础上,2015年增长48.7%,达440.69亿元,其中国产片票房占61.6%,比2014年增长68%,47部票房过亿,中西部地区县级数字影院实现全覆盖,全国县级影院银幕12777块,全国银幕总数达31627块,彰显了改革催生出的蓬勃生机和发展活力。

  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统筹政府推动、民间参与、市场运作,创新对外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对外传播的辐射力、文化交流的亲和力、文化贸易的竞争力显著增强。主动设置议题,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发行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量达40多万册。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感知中国、中国文化年、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影响扩大、成效明显,丝绸之路影视桥、丝路书香工程深入推进。建成海外中国文化中心25个,推进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建设。启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加强与国外智库的合作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展合作传播,中央主要媒体的国际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显著提高。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和投资,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文化走出去,加强文化出口平台和渠道建设,拓展国际营销络,扩大海外优质资产规模。据初步测算,2015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871.2亿美元,文化服务出口16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2%,高于我国服务出口增速22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比上年增长257.9%,高于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速24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