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详细

产业新闻丨解读丨一文读懂我国文化产业就业与人才问题成因(附最全就业数据)

发布时间:2017-11-17

2010年前后,学界对于文化产业就业水平的总体判断发生了显著转变,关注重点从“文化产业具有强大就业拉动力”转向“文化产业存在严重的人才匮乏”问题。从现有资料来看,这些判断多来自于直观经验或部分阶段性数据,结论是否准确尚待更为严谨、系统的研究。如果这一主要矛盾的判断基本准确,其原因是什么?


2010年至今,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和矛盾不断凸显,开展基于数据的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有利于文化产业人力资源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可破解制约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 01 /

文化产业就业总体趋势


我国文化产业就业规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总量持续放大、结构调整频繁、增势逐渐趋缓的过程,现已全面进入转型期。



文化产业就业总量一度持续放大



近二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就业规模的变化极其显著。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就业统计存在开展较晚、延续性差、指标体系不尽合理、调整频繁等问题,但现有多种统计数据基本可以证实,我国文化产业就业总量经历了一个持续时间较长,增速极快的发展期。


文化部数据显示,“九五”期间,我国文化相关领域从业人口从1995年的44.6万人增加至147.2万人,当时从业人口激增的原因在于“文化市场的迅猛发展”。


2000年之后,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口稳步增长,从2000年的147.2万人增至2011年的221.4万人。


2000年、2002年、2004年是增幅较大的年份,除去2005年因事业产业分列统计、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降之外,其他年份发展较为平衡。


image.png


由此可以判断,文化产业就业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虽然总量仍有增长,但增幅已趋向平稳,甚至出现下降。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所显示出的巨大就业拉动能力已基本释放殆尽,人力资源发展进入转型期。


/ 02 /

文化产业就业与人才问题的成因


我国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受制于产业结构和需求变动的影响,初期因文化市场的扩容而大规模拉动就业,形成了独特的就业结构和人力资源发展特征,后期因产业自身的结构调整而产生人力资源转型发展的动力。



文化市场成熟趋稳导致就业增速放缓



我国文化产业就业结构最显著的特征是文化市场类就业占比过大,反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是就业拐点出现的原因。


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包括文化娱乐业和其他文化市场两类,是我国文化产业最早开始发展的领域。该领域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低,就业形式极为灵活,在当时文化产业内就业吸纳能力最强。


文化部第一次文化娱乐业普查结果显示,1996年全国娱乐业从业人员达88.3万人,全面支付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7.29亿元。2000年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从业人数占主要文化产业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48.58%,2015年虽然下降到43.97%,但平均占比为48.31%。数据表明,文化市场类就业对我国文化产业就业总量和增长率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但文化市场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其规模及格局基本稳定,就业增长也开始走稳,这一领域吸纳劳动力的潜能得以充分释放,已不再是就业拉动的新增长点,无法继续发挥就业转移的产业功能。

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