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详细

【观点聚焦】吴晓波最新演讲:商业的天变了!把钱投给后辈,然后活到100岁

发布时间:2016-04-25


岛君说


QQ截图20160817163219.jpg


▌趋势一:从市场经济到后市场经济


最近我写了一本书,《腾讯传》。我用了4年,费了老鼻子精力。互联这波人,新浪、搜狐、易,腾讯、百度、阿里,360、盛大、京东,几乎都是1998年到1999年创办的。1998-1999年是个互联的窗口时期。现在互联存在所有行业,是个基础设施。经历了整个2015年,基本上这一点已经被被消化掉。


同时,原来标准件消费的模式被干掉了,消费者拿回主权,建立了传统产品的选择能力——从有了产品找到消费者,变成先有了消费者,再卖给他们。


感谢BAT建立了发达的信息高速公路。它们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流量分发。所有企业都受益,很多淘宝店主原来是开线下店的,现在买关键词、参加双十一,通过流量分发赚钱。

今天信息都分发完了,我认为流量成本应该下降为零。这才是合理的互联商业世界。


我最近就是在做这个。我不知道现在是应该叫“后市场经济”还是什么名词,我请教我的经济学者朋友,他们也不知道。


社群=连接+价值观+内容


在BAT看来,这个世界是平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免费的方式获得大规模消费者,然后卖东西给他们。


而我是从另一边开过来的,我们这些长期以来的做内容的人很吃亏,因为我们和消费者的关系被切断了,我们需要购买流量去接触他们。


这个公式,中间我加了一个词,“价值观”。我写100篇文章做50个视频,我的读者共性是一群热爱财经的年轻人,我形成了一套价值观。


内容成为传播口,内容自带流量,流量产生电商


为什么说现在是中国年轻人、中小企业最好的时代,因为经历了20年的发展,互联基础设施完成了。全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完,剩下来,值得投资的就是内容公司。


今年红特别红。我上周在飞机上看《环球时报》写:红是一个中国的社会病。我觉得这份报纸距离时代还很远。红不是病,红是进入后市场经济形态,所有产品都将被赋予人格化特征的表现。

一个90后红小姑娘一年能卖2-3亿的货,这不是偶然事件,她背后肯定有个非常健全的供应链和大数据挖掘。这些新模式的发生,都给今天的年轻人、中小企业极大的空间。



▌趋势二:从屌丝狂欢到理性消费


2015年以后中国一个新的消费族群兴起了,我认为是中产阶级。


去年我的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很大反响,连博鳌都在讨论。它背后描述着一种新的消费可能:谁在买马桶盖?


电饭煲、马桶盖、眼药水,我一个同事在日本买了11把菜刀。这些产品漂洋过海,其实最大的生产国在中国。我后来发现马桶盖是杭州下沙生产的。


日本货有没有在中国投过广告?中国人骂日本人天经地义,但是为啥都去日本玩?


全球都通货紧缩,满街都是产品。所有靠成本和规模存在的企业都活不下去。成本太高,规模越大死得越快。同时中国还供需错配。我有很多钱,愿意买东西,但是中国无法满足我。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只是建立在成本和规模的环境下。


2009年一个全球非常著名的HR公司在中国做了一个企业家调研,采访了20个企业家,柳传志、王石都参与了,每个人采访了4小时,做了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此前它也做过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企业家调研。


我最后去听评审会,它讲到中国企业家的素质,好多你都能想到:善于进攻,防守不足;靠直觉思考问题,不够理性;家国情怀非常高,“齐家治国平天下”,男人活着就是让国家更强大。


其中还有一点:中国企业家面对本土市场创新不足。当时我大吃一惊!美国人也觉得难以想象。你们身在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你的企业家却不研究这个国家。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基础创新都是偷来的,知识产权保护极其差,仿冒是最大的创新。


2009年后,我一直想不清楚,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家不行。


为什么?因为没有人为我的创新买单。我干嘛要创新?中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大部分是空的,我参观过很多,氛围是伪造出来的。早期是日本人、美国人牵头成立研究中心,然后他们被赶走了,后来日本人、美国人不再卖技术给中国人了。


没人为创新买单。这是个价廉物美为核心的市场,概念传播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市场,屌丝的市场。


中国的屌丝大概有6亿。


但是在“马桶盖”事件到今天,中国有了1亿的中产阶级。


“吴晓波频道”1周年的时候有了70多万用户,我想写个报告,因为我认为,一群人,不管是20人还是80万人,如果大家没有形成一个同意的价值观,就是乌合之众,聚在一起没有意义。


我的70多万用户是谁?我要让他们形成价值观的统一:第一认可商业是美的,是正当的事业,不能仇恨商业;第二乐于奉献共享;第三崇尚个人奋斗;第四反对屌丝经济。


我团队的小伙伴跟我说,不能说反对屌丝,互联的铁律是得屌丝者得天下,你要和天下为敌吗?


写出来后,果然很多人反对。我又写了一篇4000多字的《论屌丝》。我想要驱逐这个词,一个人说自己是个屌丝,代表着糟糕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到今天,慢慢大家意识到,这个世界的消费有两边,屌丝仍然活跃,理性消费者慢慢登场。在一个十几亿人的市场卖同一个东西的世界结束了。未来大众品牌会消失。中产阶级的层面,我们都处在不同的圈子里,很多人开始愿意为性价比买单。这是所有企业的福音。


2015-2016年是中国中产阶级有了自主消费意识的元年。


我研究美国和日本的产业发展,它们当年走的路和我们一样。美国人独立后对英国产业也是抄袭和追随,抄了100年。到1896年美国成了最大经济体,美国人移民英国,假如是一位美国的纺织工厂高级工程师,英国人会拒绝,怕他是经济间谍。


后来美国开始面对本土市场,1920年变成了车轮上的国家,中产崛起,进入镀金时代。


日本也是一样,二战后很长时间也价廉物美。三宅一生早年在纽约巴黎学服装,到日本去贩卖。到了1960年日本经济和民主意识崛起,他带了日本的元素去巴黎,强调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一块布”。


▌趋势三:从营销驱动到技术驱动


2013年雷军和董明珠当上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台上吵起来还打赌。雷军说你的模式落后了,5年内小米营业额会超过格力。董小姐说小米长得快,但是根基不够。


做企业是个马拉松,不是短跑。营销驱动就是短跑,短期迅速崛起,但是长期还是看技术能力。


这就回到了商业的本质。原来风太大,头发乱了心也乱了。现在知道这个叫新常态。德鲁克活到了94岁,93岁的时候最后一次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问题:怎样的企业是好企业?


他竟然回答:只有鞋子是真实的。


假设我们都是鞋匠,在做鞋子。很多层面能反映你这个鞋匠很牛:是村子里产量最大的;能卖到其他村子里;能做最贵的鞋子。但是他认为这些都是假的。什么是真的?你做了鞋子,穿在小姑娘的脚上,让小姑娘觉得很舒服。


我们渐渐开始追求利润、规模、别的东西。现在都得回到产品本源。


▌趋势四:从产业资本到产融资本


不管你是开饭店还是做房地产,每一分钱都是和产业有关系的。10年前我去温州,温州人不喜欢“创投”这个名词,很多人觉得我慢慢做企业,干嘛上市?你们这群门口的野蛮人这么讨厌。


那是产业资本的时代。今天到了产融资本。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有融合、帮助,也有攻击,比如去年的“宝万之争”。它将成为非常常规的业态。资本的力量已经越来越庞大。中国的金融行业从银行控制变成了全面证券化。


今天所有企业都要考虑自己的证券化问题。考虑未来怎么在下半场、在中国经济发展当中获得自己的利益。你不能再只靠工资去理财。我认为中国会出一个全新的阶层“食利阶层”,一生财富的来源就来自于“钱生钱”。这个事情30年前是非常罪恶的,是一个“不劳而获”的阶层。


说了这么多,对在座各位来说,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办法,第一是创业,第二是参与年轻人的创业。你捧着钱,把钱交给VC,VC会寻找20年前的你,找到有野心的ta,把钱交给ta。


有很多打过上半场的人现在还很累,这些40后、50后、60后,胆固醇高,腰也不太好了,其实世界已经不是你们的了,你们要干啥?把钱给子弟们,帮他们打仗。同时我们自己好好活着。


我还去了斯坦福,看到了一些科技成果,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很可能活过100岁。把钱交给年轻人,然后我们都活过100岁。


(文章转自:创业邦杂志)

(声明: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