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详细

【政策解读】李修松委员:抓住五大关键促使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6-03-07

两会视点 

 摘要:有计划在各地构建具有相应科技条件的文化创意创新平台,不断促进业态创新、  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创新效能,增强影响力,提升辐射力,拓展市场空间,实现文化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扎扎实实做大做强我国的文化产业。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民建安徽省委主委  李修松


习近平同志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发展新理念,第一就是创新发展。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较快,成绩颇多,但是存在一系列困难和问题,诸如文化体制深层改革瓶颈难以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支撑不力,“互联+”作用发挥不够,融合发展方才起步,产业层次较低,缺乏新兴产业和龙头带动,未能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等等,以致大量文化资源不能有效转化为产业资源,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不强,总体上质量不高、效益不优。究其根本,在于创新不够,亟需通过创新来推进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过去的注重速度与规模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此,我们研究认为,必须抓住五大关键。


一要抓住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优化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环境。按照依法规范的要求,探索建立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创新理念,高标准、高起点制定发展规划,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深化内涵,增添活力,彰显特色,增强后劲,促使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简政放权,尝试率先实施文化产业负面清单制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具有创新、竞争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强文化产业分类指导,增强政策引导和调控的科学性、精准度和执行力。从宏观、微观、区域等多角度,税收、信贷、人才等多方面促进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向文化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创新型文化企业并发挥其示范作用。努力发挥龙头文化企业带动作用,在国有重点文化企业开展股权期权激励、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等,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打造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二要抓住创新驱动这个关键,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动力。深入推进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研究,努力运用文化创意的理论方法,利用各地优势、特色文化资源,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并与设计服务相融合,围绕市场需求,推进自主创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断提升质量和效益,逐步形成支撑我国乃至各省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有计划在各地构建具有相应科技条件的文化创意创新平台,不断促进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创新效能,增强影响力,提升辐射力,拓展市场空间,实现文化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扎扎实实做大做强我国的文化产业。


三要抓住科技支撑这个关键,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构建利用科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优化文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新型影视、自动化技术、智能科技、语音技术、3D打印等科研成果,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引导和鼓励骨干文化企业利用科技实现转型升级。抓紧改变文化人不懂科技,科技工作者缺乏文化的“两张皮”现象,打造一批文化科技创新团队和一系列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发挥科技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但使文化科技形成学科,努力发展文化科技产业。


四要抓住“互联+”这个关键,拓展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平台。顺应互联信息技术时代要求,抓住国家推进三融合良机,运用互联思维,采用互联手段,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拥抱互联世界。依托互联相关的平台利用、资源利用、信息利用、智谋众筹、创意整合、技能组配、项目研发、成果推广、产权交易、资本筹措、络汇展、产品营销,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线上线下互动互促服务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思维、新平台、新动力、新路径、新空间、新服务。


五要抓住融合发展这个关键,拓宽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空间。打破行政分割,努力形成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的开放促进体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文化+”工程,加速文化产业与金融、旅游、教育、体育、信息、建筑、农业、服装、餐饮以及其他服务业乃至相关的制造业等融合,丰富文化元素,增强文化魅力,提升产品吸引力,从而衍生新业态,拉长产业链,增强发展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相关产业创新发展,为我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发展



【延伸阅读】 李修松委员: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位居首位,这体现出创新对未来国家发展的突出重要性。今日,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接受媒体访问,就当前国内文化创新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李委员认为,现阶段我国文化创新能力偏弱,保守性强,而这种现状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有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强调文化创新的重要,去推动文化创新,想办法探究促进文化创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五年、十年、二十年,这种情况就会得到一种根本性的改变。”


谈到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李委员认为首先要打好我们文化创新的底气和基础。“如果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基础没打好,那将是一种畸形的、头重脚轻的创新”,李委员说道,“只有打好本民族文化的底气和根基,才能甄别西方文化的优劣。”其次,要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文化创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先学习、再借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为我所用。李委员特别强调,“学习借鉴之后,要根据我们的国情和文化特征,本民族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去创新,从根本上形成自己的文化创新理论方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此外,他还认为,文化创新应该是实打实的、质的创新,要防止糊弄百姓的、畸形的创新。


在回答中国记者提出的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成功“走出去”的问题上,李修松委员认为,必须要通过文化创新打造我国的文化品牌产品,甚至是经典品牌产品。他坚信,“在中国十几亿人之间流行的,就肯定能走出去,受到世界的欢迎。当中国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产品在世界流行起来后,中国的文化话语权、文化影响力就全发展起来了。”


(文章转自:文化产业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