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详细

《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八大领域,权威数据展现2017文化发展全景图

发布时间:2018-06-01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选取现行全国文化文物统计年报中的部分核心数据,从机构和人员、艺术创作演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文化产业与文化科技、文化遗产保护、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文化资金投入八个部分,对我国2017年文化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全国文化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艺术创作持续繁荣,文化市场规范有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1.机构和人员

2017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国各类文化(文物)单位32.64万个,比上年末增加1.58万个;从业人员248.30万人,增加13.50万人。其中,各级文化文物部门所属单位66738个,增加709个;从业人员66.72万人,增加0.64万人。

文化单位是指全国各级文化部门(含文化系统和文物系统)主办的或实行行业管理的文化机构,不含各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部门主办或管理的文化机构。根据现行的统计制度,文化部门主办的文化单位(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公有制艺术表演场馆等)全部纳入了统计范围,实行行业管理的文化单位中,娱乐场所和互联上服务营业场所、非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非公有制艺术表演场馆、经营性互联文化单位、艺术品经营机构和演出经纪机构均纳入统计。

从业人员是指在各级文化部门(含文化系统和文物系统)主办或实行行业管理的机构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统计范围同文化单位。

2.艺术创作演出

2017年,全国艺术院团继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在中国文联十大和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以及给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树立精品意识,攀登艺术高峰。

中央直属院团共开展蹲点创作、体验生活、服务基层、结对帮扶活动500余项,开展公益性演出1200 余场,新建基层联系点12 个,2017 年元旦和春节期间组织44 支文艺小分队赴基层开展慰问演出、文化服务等惠民活动。

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完成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基本掌握全国348个戏曲剧种基础数据。

持续发挥重大工程项目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深入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中国民族音乐舞蹈杂技扶持发展工程、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国家美术发展和收藏工程、剧本扶持工程。精心组织开展2017 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文华奖”获奖剧目全国巡演、全国曲艺木偶剧皮影戏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三届中国歌剧节、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第五届中国诗歌节、潘天寿诞辰120 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纪念座谈会等重大艺术活动,集中展示优秀艺术成果。

对艺术创作的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共立项资助项目1001项,资助金额7.38亿元。

艺术表演团体指由文化部门主办或实行行业管理(经文化行政部门审批并领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等活动的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752个,比上年末增加3451个,从业人员40.32 万人,增加7.03万人。其中各级文化部门所属的艺术表演团体2074个,占13.2%,从业人员11.56万人,占28.7%。

全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293.77万场,比上年增长27.4%,其中赴农村演出184.44 万场,增长21.7%,赴农村演出场次占总演出场次的62.8%;国内观众12.49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村观众8.30亿人次,增长33.8%;总收入342.11 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演出收入147.82亿元,增长13.0%。

全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共组织政府采购公益演出16.07万场,观众1.32亿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10.2%。利用流动舞台车演出11.80万场次,观众1.02 亿人次。

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场馆2455个,比上年末增加170个。观众坐席数179.61万个,比上年增长6.3%。其中各级文化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场馆1253个,全年共举行艺术演出7.10 万场次,增长4.3%;艺术演出观众人次2713万人次,增长4.8%;艺术演出收入6.92 亿元,增长25.0%。

年末全国美术馆499个,比上年末增加36个,从业人员4576人,减少21人。全年共举办展览6757次,比上年增长9.9%,参观人次3724万人次,增长15.0%。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7 年,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积极推动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部署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暨中央重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督查工作,切实推动法律和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召开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文化服务云”“百姓文化超市”等典型经验。

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抽查工作,督促各地整改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及移动阅读平台建设,创新数字化服务模式。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

(1)公共图书馆

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66 个,比上年末增加13 个。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57567 人,比上年末增加359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6502 人,占11.3%;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18729 人,占32.5%。

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1515.27 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6.4%;图书总藏量96953 万册,增长7.5%,其中古籍2701 万册,与上年基本持平;电子图书102627 万册,增长15.6%;阅览室坐席数106.42 万个,增长7.9%;计算机22.10 万台,增长4.4%,其中供读者使用的电子阅览终端14.43 万台,增长7.0 %。

年末全国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09.0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6.0平方米;全国人均图书藏量0.70册,增加0.05册;全年全国人均购书费1.70元,比上年增加0.14元。

公共图书馆发放的借书证数是指由公共图书馆发放,并在当年内使用过至少一次的借书证数。

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是指本年度内到图书馆场馆接受图书馆服务的总人次,包括借阅书刊、咨询问题,以及参加各类读者活动等。

全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发放借书证6736万个,比上年增长20.4%;总流通人次74450 万,增长12.7%。书刊文献外借册次55091万,增长0.7%;外借人次25503万,增长2.5%。全年共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155590次,增长11.1%;参加人次8857万,增长24.1%。

(2)群众文化机构

群众文化机构是指各级文化部门主办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文化馆(含综合性文化中心、群众艺术馆)、文化站。

年末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521个,比上年末增加24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33997 个,比上年末减少243 个。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从业人员180911人,比上年末减少1119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6171 人,占3.4%;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17224 人,占9.5%。

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4106.85 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2.9%;业务用房面积2977.46 万平方米,增长2.7%。年末全国平均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295.44 平方米,比上年末提高6.80 平方米。

全年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共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97.86 万场次,比上年增长7.6%;服务人次63951万,增长10.5%。

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共有馆办文艺团体8241 个,演出15.82 万场,观众8229 万人次。由文化馆(站)指导的群众业余文艺团体41.67 万个,馆办老年大学865 个。

群众文化机构馆办文艺团体指由本馆人员组成的为群众提供文艺演出的演出团队。

4.文化市场

2017 年,进一步实施源头治理,支持引导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改进服务、转变形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市场规范有序。确定99 个示范地区、649 家示范场所,实施阳光娱乐行动计划,支持开展“阳光娱乐”品牌活动,扩大文化消费。印发《关于引导迷你歌咏亭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将全国5.4万个迷你歌咏亭纳入备案管理。修订《娱乐场所管理办法》,研究制订《关于对文化市场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及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开展“放管服”政策落实和行政审批规范化督查,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实施中西部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提升(2017-2020)行动计划。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组织查办190 件文化市场重大案件,检查100 家主要络表演经营单位,排查手机直播应用软件11386 款,下线3653 款手机表演平台软件。

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指经文化市场行政部门审批或备案并领取相关许可或备案文件的、从事文化经营和文化服务活动的机构。按照现行统计制度,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统计范围包括娱乐场所和互联上服务营业场所、非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非公有制艺术表演场馆、经营性互联文化单位、艺术品经营机构和演出经纪机构。

年末全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5.74 万家,比上年末增加1.47 万家;从业人员173.37 万人,增加12.42 万人。年末全国共有娱乐场所78616 个,从业人员60.01 万人,全年营业总收入546.87 亿元,增长1.5%,营业利润130.69 亿元,增长3.9%;互联上服务营业场所143434 个,从业人员44.09 万人,全年营业总收入382.59 亿元,降低11.5%,营业利润107.18 亿元,降低18.4%。

5、文化产业与文化科技

2017 年,加强文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文化产业促进法》起草工作稳步推进并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制定出台《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行业和保障措施,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指引。

推动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文化等领域“投贷联动”。

推动出台《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推出文化产业专项债券。

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国家层面首个针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宏观性、指导性政策文件。

制定出台《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评奖办法》,组织开展第三届动漫奖评奖工作。制定《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发挥动漫游戏产业在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中的先导作用。年末经原文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认定的动漫企业共有730 个,重点动漫企业43 个。

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发展和规范管理,研究创建验收管理指标体系,公布第一批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的10家园区名单,完成对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的专项清理检查。年末全国共有1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动漫产业园,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和335 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公布第一批第二次19 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名单,指导试点城市明确工作方向、创新试点模式,开展实地督察、专项督察,督促试点城市加快推进工作。截止2017 年底,45 个试点城市累计参与人次超过3 亿,拉动文化消费规模超过900 亿元。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通过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渠道加大支持和指导力度,2017 年154 家试点单位文创产品全年经营收入近15 亿元,同比增长20%。

进一步完善《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确定北京市东城区、浙江省宁波市为首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候选地区,深化文化金融合作。组织开展2017 年度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征集遴选工作,共推荐446 个申报项目,金额共计5.88 亿元。开展第四批PPP 示范项目申报工作,推动450 个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和624 个文化旅游项目纳入财政部PPP 综合信息平台,投资额共计8287 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 年全国5.5 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提高3.3 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7 年,制定出台《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2017 年立项总数达336 项,资助总额超过6800 万元,发挥了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引领作用。

加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等科研项目管理,12 个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获得立项。

深化文化标准化改革,文化领域标准清单及国家标准文本全部向社会公开。

实施文化智库体系建设工程,设立文化智库项目14 个,指导成立“全国省级艺术研究院(所)联盟”,推动艺术研究机构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在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5 家企业设立首批文化智库企业联系点。

6、文化遗产保护

2017 年,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各项重点工作。编制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基本完成省级长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开展长城执法专项督察“回头看”。开展“考古中国”重大研究,推进大遗址保护,公布第三批12 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编制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五年行动计划,启动“长征- 红色记忆”工程,编制《长征文化遗产线路总体规划》,推进延安革命遗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旧址等项目实施。

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共普查全国可移动文物1.08 亿件(套)、文物收藏单位1.1 万余个,基本摸清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年末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共有76.67 万件。

修订完善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运行评估规则和指标,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启动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复核和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全面实施“互联+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文物机构9931 个,比上年末增加977 个。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518 个,占35.4%,博物馆4721 个,占47.5%。年末全国文物机构从业人员16.1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1万人。其中高级职称9221 人,占5.7%,中级职称20136 人,占12.5%。

年末全国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5096.32 万件,比上年末增加640.44 万件/ 套,增长14.4%。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3938.32 万件/ 套,占文物藏品总量的77.3%;文物商店文物藏品739.18 万件/ 套,占14.5%。

2017 年全国各类文物机构共举办陈列展览26045 个,比上年增加1424 个。其中,基本陈列13025个,比上年增加823 个;临时展览13020 个,比上年增加601 个。接待观众114773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3%,其中未成年人28909 万人次,增长9.9%,占参观总人数的25.2%。博物馆接待观众97172 万人次,增长14.2%,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数的84.7%。

2017 年,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印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全面部署传统工艺振兴工作。

研究制定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支持设立10 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提升传统工艺发展水平,助力精准扶贫;支持19 个省(区、市)开展28 项非遗传承人对话系列活动,推动传承人与设计、研究机构开展项目合作,促进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

指导78 所高校实施2017年度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举办研培班196 期。

启用研培计划信息管理平台,设立咨询专家库,举办师资培训班和经验交流会,促进参与高校加强对非遗保护和研培工作的理论研究。举办传统戏剧、民俗、老字号非遗项目研培班,进一步扩展了研培计划覆盖门类和参与范围。

对839 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对2015 年支持的268 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项目开展通查和验收。年末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86 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72 项。

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5 亿元支持建设46 个国家级非遗保护利用设施,有效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开展2017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全国共举办2000 多项大中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线上线下观众超过1 亿人次。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办好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579 场生动多样的演出活动送进326 个基层社区。

年末全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2466 个,从业人员17235 人。全年全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举办演出50178 场,增长19.0%,观众4558 万人次,增长16.8%;举办民俗活动15133 次,增长3.9%,观众6211 万人次,增长34.5%。

7、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

2017 年,积极推动文化外交活动机制化,深度参与中俄、中美、中欧等八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截至2017 年底,我国已与157 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累计签署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近800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络。

主办“中美文化论坛”、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东亚文化之都”、“欧洲文化之都”合作论坛、首届金砖国家文化节、第三届中国- 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部长论坛和“意会中国”“中非文化聚焦”等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建立“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机制,夯实互联互通基础,建立健全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举办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和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参展参演国家和地区总数、演出场次、参展艺术品数量、成交额等再创新高。

开展“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征集活动,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进一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贸易发展。

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线,2017 年“欢乐春节”在全球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 余座城市举办了2000 多项文化活动,“欢乐春节”品牌效应逐步形成。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顺利推进,2017 年希腊雅典文化中心、越南河内文化中心、保加利亚索非亚文化中心、以色列特拉维夫文化中心、缅甸仰光文化中心等5 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揭牌或启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总数达35 个。

积极落实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合作执行计划,持续打造“根与魂”“艺海流金”等品牌项目。对台文化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情系中华—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品牌活动反响热烈。

全年经文化系统审批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3054 起,63961 人次参加;对港澳文化交流项目496 项,12567 人次参加;对台文化交流项目342 项,6428 人次参加。

8、文化资金投入

2017 年,中央财政通过继续实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等文化项目,共落实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49.33 亿元,比上年降低19.2%。

文化事业费是指区域内各级财政对文化系统主办单位的经费投入总和。根据现行统计口径,文化事业费不包括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运行经费。

全年全国文化事业费855.80 亿元,比上年增加85.11 亿元,增长11.0%;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61.57 元,比上年增加5.83 元,增长10.5%。

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42%,比重比上年提高0.01 个百分点。

全国文化事业费中,县以上文化单位398.35 亿元,占46.5%,比重比上年降低了1.6 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文化单位457.45 亿元,占53.5%,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6 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文化单位文化事业费381.71 亿元,占44.6%,比重提高了1.3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文化单位213.30 亿元,占24.9%,比重提高了0.9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文化单位230.70 亿元,占27.0%,比重下降了1.3个百分点。

文物事业费是指区域内各级财政对文物事业的经费投入总和。一般包括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等文物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不含基建拨款)及文物部门所属企业的财政补贴。

全年全国文物事业费355.59 亿元,比上年增加47.89 亿元,增长15.6%;文物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17%,比重比上年提高0.01 个百分点。

文化体育传媒经费数据源自财政部,是指各级政府在文化、文物、体育、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方面的投入。

据财政部统计,2017 年全国财政支出中,文化体育传媒经费3367 亿元,比上年增长6.4%,占财政支出的1.66%,比重比上年下降0.02 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