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详细

第二届西湖IP大会昨在杭举行 首次发布《文娱IP白皮书》

发布时间:2017-11-06

谁在贡献流量?本科、男性、19~25岁的学生

11月3日,第二届西湖IP大会在杭州举行,编剧、文学公司、络平台、作家、导演、演员、影视公司等各界代表,共800多人参加大会。

本届西湖IP大会由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作家协会和西湖区人民政府主办。

西湖IP大会只有一天,行程排得很满,信息量也是相当大。

上午,大会以“影视专场——影视景观:地域性与世界性”、“文学专场——文学变局中的类型崛起”两场“大咖对谈”拉开序幕。

下午举行了大会的重磅环节——“IP创投大赛”。从近80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10个优质IP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

听到大咖们在现场的对谈以及大数据的公布,你会发现,关于IP的那些事,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的秘密。

比起女人

男人才是IP受众的大头

既然是IP大会,自然三句话不离IP。

但这个人人都挂在嘴边的词,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准确理解其含义呢?大数据可能最接近事实。

在现场,大会发布了两份数据报告,一份是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UC联合东方星空数娱首次发布的《文娱IP白皮书》;另一份是由浙江大数据中心带来的《IP创作、衍生品及大数据报告》,为大家全面解读了IP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报告是以PPT的形式呈现的,随着画面的翻页,越来越多让在场人员感到意外的数据逐一显示。

以IP电视剧为例,根据优酷数据显示,今年平台播放量前100的电视剧中,IP类电视剧有60部,占比60%。而且,大多都是知名大IP,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春风十里不如你》和《楚乔传》,三线、二线和五线城市是主要流量分布地区。

谁在贡献流量?

数据显示,IP用户中男性的比例,竟然占到了80.84%。其中本科学历、男性、19~25岁的学生用户,是最关注IP的群体,其次是教职工和医务人员。

而根据用户在UC平台上的阅读数和搜索数的综合计算,用户关注的IP风格,悲剧名列首位,其次才是喜剧。

不是所有IP都值钱

很多是伪IP

因为聚集了一批著名影视人以及文化人,昨天上午的两场“大咖对谈”,成了大会焦点。

参加对谈的嘉宾包括:《不成问题的问题》(荣获第53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的导演梅峰,以及曾出演《盲山》和《推拿》的“文艺片女神”黄璐,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迅,还有独立电影策展人、“放大电影”创始人水怪,以及著名作家海飞、蔡骏,与两位资深出版人《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和《西湖》杂志主编吴玄等等。

尤其是第二场“文学专场——文学变局中的类型崛起”对谈,可谓精彩纷呈,佳句迭出。

“有位投资人跟我说,他手里有6000个IP,我觉得这肯定不成立,有效的IP才能算是IP,有很多是伪IP,没有被开发成影视剧、电影、游戏的潜质。”

著名编剧海飞认为,当下由IP改编的影视剧,烂尾的比成功的多。他结合自身作家、编剧积累的双重经验表示:“IP是否适合改编,这点特别重要。此外,想要做出高质量的IP影视剧,编剧的功力必须过硬。”

他还指出,目前IP同质化的现象严重,“无论是推理还是谍战,同质化非常严重。一个红了,后面跟上一批。”

作家蔡骏转型IP编剧

内容还是王道

蔡骏从22岁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出版作品三十余部。提到“蔡骏”二字,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这就是“IP”啊。昨天,蔡骏以创投项目《海昏迷宫》的主讲人,出现在了“IP创投大赛”的路演舞台上。

他带来了原创电影剧本《海昏迷宫》,讲述了一群废柴瘾少年,误入神秘西汉古墓,破解了千古之谜,意外成长为拯救世界的英雄的故事。

蔡骏介绍,该作品将以“女性视角”出发,展现“耳目一新的二次元感”。

在他看来,如果能保证作品的质量,“以小博大”获得商业成功的话,这部作品是有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IP的,“这个作品偏青春向,考古配上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很有反差。虽然国内没有这样的电影,但我还是想尝试一下。”

在他看来,不同的观众自然有不同的需求,IP市场应该多元化发展。

著名导演梅峰也是这么看的:“不管是在什么平台播出的作品,大家要有多元性,不要在一个思路上跟风,或者说去重复别人,甚至是剽窃、模仿、复制。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也就丧失了原创性的东西。影视作为娱乐行业里的支柱产业,一定要强调原创性,一旦审美疲劳,也就慢慢丧失了它的市场空间。”

事实上,此次大会的主题是“I生万物”,在行业对IP的认知从盲目追逐到回归理性的当下,回到IP的原点来观照整个文化产业。

对于谈论日久的IP概念而言,其原点“I”(即Intellectual)意味着内容本身。

无论IP有多大,内容,依然是这个商业体系的核心动力。因为观众不会为IP买单,只会为故事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