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详细

明末的杭州 出了很多中西文化交流达人

发布时间:2016-10-25

李之藻画像

西湖名人讲堂

重磅推出

杭州日报、杭州名人纪念馆

杭州文史研究会名人研究委员会

这个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如今的流行语,在杭州曾经的历史上也曾被有识之士付诸实践。

明朝末年的杭州,已经开始积极地进行中西文化交流,不再固步自封,开始开眼看世界。

这个周末,来自浙江大学历史系的楼毅生副教授,就要给西湖名人讲堂的粉丝们讲讲这段让杭州人足以自豪的历史,还有这段历史中举足轻重的几个杭州人。

杭州人开了全中国的风气之先

西方大航海时代后,西方迎来了地理学的大进步。

可那时候的大多数中国人,依然挺自负的,认为中国天下最大,也是全世界的文化中心。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就不再探索外面的世界。

当然这中间,也有很小一部分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西方科技文明的进步。

这群人中,最有名的有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他们在一片混沌的明末,传播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

其中,有两位是杭州人。

“李之藻,可以算得上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楼毅生告诉记者,他的祖父还是南宋抗金名将。

李之藻与徐光启交往甚深,跟随传教士利玛窦习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在为官任上,多次主持兴修水利和修正天文历法,并主张仿制西方火炮,以拱卫国防。

而杨廷筠,也是一位杭州人。他把近50年间所译西方书籍选汇编纂为一部书籍,名《天学初函》,可谓晚明时期的中国以中文形式记录西方文化之集大成,里面收录了很多西方几何、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等学科知识。

“他们算得上是当时最敏锐的中国知识分子了。四五百年前,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楼毅生说。

杭州成为中国看世界的一双眼睛

“三大中西文化交流的‘柱石’,其中两个人就是杭州人,足以说明杭州当时的风气开放,文明程度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楼毅生说。“难能可贵的是,李之藻、杨廷筠他们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但也不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用一种开放、包容、审视的态度,来对待中西方文化中的优秀内容。”

李之藻和杨廷筠当时也与外国人交流互动。除了最有名的利玛窦,还有一位叫卫匡国(他的英文名字叫马蒂诺·马尔蒂尼),卫匡国是一名大汉学家,被称为“欧洲的中国地理学之父”,他用拉丁文撰写了4部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和文化的著作,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时,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么频繁的文化交流,当时的杭州可以说是中国西学传播的中心城市之一。”楼毅生给了杭州很高的评价。

想听听那段时间,杭州在中西文化交流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发生了什么事,那就赶紧来预约讲座吧。

报名小贴士

讲座主题:《开眼看世界的杭州人》

主讲人:楼毅生(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讲座时间:10月29日(周六)上午9点30分

讲座地点:杭州章太炎纪念馆大会议厅(杭州南山路2-1号)

讲座报名方式:电话报名:0571-87964597(本期讲堂报名时间为10月25日—28日上午8:30—11:30,下午1:30—4:30,敬请谅解);微信报名:扫描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公众号ywj_mrg,回复“名人讲堂+姓名+联系电话”即可。凭报名成功的预约号免费入场。

杭州名人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