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详细

观察丨金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据

发布时间:2017-11-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不仅为未来长时期内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也为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逻辑基础。


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平衡性、系统性的全民愿望


1981年以来,我国一直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三十多年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基本满足了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于世界第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水平,国民收入也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所以,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已经不是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平衡性、系统性的全民愿望

这种变化不是从今天开始的,而是在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就开始显现了。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这一布局正是为了呼应我国日益变化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所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与“科学发展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脉相承的

同时,以“美好生活需要”描述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不是一个抽象的描述,既是对“物质文化需要”的升华,而且也更加贴切地体现了人民群众所期望的满足感、获得感和体验感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要矛盾中相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一部分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另一个方面,而文化建设恰恰是不平衡不充分的一部分。所以,从文化建设谈“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首先要在宏观的、总体的视野上看文化建设的角色,看文化建设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作用,其次才是看文化建设本身的、内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部分

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一直重视文化建设,包括推动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几十年来,虽然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属于“短板” ,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总体上,我国的硬实力强于软实力,硬件建设强于软件建设,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从全社会来看,主要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文化产业发展粗放,空间发展不平衡,人民的文化消费还未得到相应的满足。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题中之义


文化产业是文化软实力中的硬实力,应该得到充分的认识发展文化产业应以市场经济方式进行资源配置,以法治经济方式进行系统运维。文化产业是最具国际对话能力的领域,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就需要高度发达而持久发展的文化产业。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就没有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就谈不上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产业正日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但仍然存在消费基础薄弱、要素基础薄弱、机制基础薄弱等问题。文化产业是一种文化消费经济,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要。我国人均GDP已达到8000美元,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21元,但居民年人均文化消费不高,文化消费缺口巨大。这一反差说明,我国国民的文化消费习惯、消费意识等还需要提高,同时我国的文化产品供给仍然存在很大问题。我国的文化产业距离产业成熟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化产业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应有自己的担当。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是必须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和逻辑基础。在未来长时期内,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是解决当前主要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题中之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所以,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来看,文化产业发展还要进一步加快。这一进程的加快,不再是单纯的规模增长速度上的加快,更重要的是产业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