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详细

为什么爱旅游的人那么多,但文旅产业链却不完整?

发布时间:2018-12-19

 

1-1.jpg

第一空间代表工作空间,第二空间代表居住空间,第三空间代表休闲娱乐空间



在中国,土地经济支撑GDP,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之下,土地配额也优先供给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建设。所以第三空间的稀缺更加的突出。

 

旅游行业近十年的平均增速在14%左右,旅游消费的增速连续7年超过社会零售总额,也就是说,旅游需求的上涨势头超过消费领域的总体水平。城市高速建设的10年,也是旅游需求高速发展的10年。

 

虽然刺激旅游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如收入、消费理念等,但旅游的核心心理诉求是——脱离第一空间(工作)、第二空间(居住)去第三空间寻找自由与放松。因此旅游数据的持续暴涨,可以侧面反映出城市第三空间的缺失与对第三空间需求的强烈。

 

相比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消费场景,文旅场景价值的有明显的独特性。比如,在一些文旅体验项目中,人们对小农经济模式的热爱和推崇其实是不经济的,小农经济本身效率不高,产品也并非最优,消费者不可能是冲着这些产品的性价比来的,更多是基于场景的一种心理需要。

 

消费升级的背后隐含了人们希望第三空间得到提升的需求。并且,这类消费思潮在经过启蒙后,长期酝酿,开始形成群体性的行为,而今已明显进入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周期。

 

除了独特的交易模式、消费心理,文旅目的地的场景价值还包括以下方面:

 

  • 线下消费

    -O2O;

    -优化流量变现效率;

    -线下反哺线上产品销售场景;

    -增强流量粘性;

     

  • 数据

    -智慧旅游系统;

    -目的地消费行为数据获取;

    -智慧旅游企业云服务;

    -AI产品与AI场景搭建;

     

  •  交易场景

    -支付场景;

    -交易行为;

     

  • 物联

    -软硬件系统搭建的具体环境;

    -形成闭环生态;

    -数据交互;

     

    三、文旅项目的资产重估 

     

    目前的资产重估周期使文旅项目的场景价值表现的更加突出。

     

    过去几十年,官方和民间的持续投资是促成目的地资产重估的根本动力。尤其是在交通、扶贫、三农、传统文化四个领域的持续投资,使很多目的地的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提升,实现了量变到质变。但要素价格尚保持低位,这方面的资产重估主要体现在土地、房屋建筑物、运营开发权等方面。

     

    从近期来看,财政和行政方面,促使旅游场景资产重估的因素仍在增多:

     

    一是行政方面的正向干预增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资本方,在投资逻辑和投资理念上开始快速趋同,负面博弈大大减少;

     

    二是政策的风口导向,促使了资本的快速涌入,大大改善了这个领域项目的流动性;

     

    三是财政政策积极,程度持续提升。政府投资和转移支付作用发挥,财政资金,落实到道路、环保、市政、园林等环节,对于大量的旅游资产,估值基本面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而一些省份万亿级别的政府投资计划,将提振相关区域的资产价格中枢。

     

    四、小结

     

    本文以上展示了文旅行业的三个不同侧面:产业链不完整、场景价值的显现、资产价值重估。

     

    综合而言,一方面,文旅产业链的残缺表现的相当明显,而与之相关的现象是”边缘化”(地产模式主导模式下文旅产业的边缘化,以及禀赋主导的景区开发模式下文旅配套产业的边缘化)和文旅产业投融资出现的“资本压抑”。

     

  • 另一方面文旅资产价值重估也表现的相当明确,这为产业链改善带来两方面积极因素,一是新的价值标准(如场景价值),二是改善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