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详细

国家文创实验区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09-18

  9月15日,2018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在北京朝阳成功举办,在论坛上,国家文创实验区发布了2017年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年度发展报告》、第二批“蜂鸟企业”,继续创新政策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本届论坛以“创新·融合·协同·共享”为主题,由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指导,北京CBD创新发展年会组委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朝阳区文创实验区企业信用促进会、北京市朝阳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承办,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支持。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司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资办、市文促中心、朝阳区、中国传媒大学等领导,白俄罗斯、保加利亚、智利、东帝汶、欧盟、马耳他、巴基斯坦等国家驻华使馆官员出席活动。本次论坛聚焦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聚焦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聚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聚焦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华文化“走出去”,聚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和交流。特别突出了文旅融合主题,邀请了万达影视集团总裁曾茂军、马耳他共和国驻华大使卓嘉鹰(John Aquilina)、易副总裁庞大智、马蜂窝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罡、思维造物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天田、加中贸易理事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高宇祥(Travis Joern)、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发表主旨演讲。

  国家文创实验区第二批“蜂鸟企业”发布

  助力大而强、小而优的文化企业展翅腾飞

  本次发展论坛发布了国家文创实验区第二批“蜂鸟企业”名单,共有253家文化企业。

  “蜂鸟”是世界上体型较小的鸟类,振翅有力且快速,是飞行加速度最快的鸟类之一,“蜂鸟企业”就以“蜂鸟”来比喻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的优质文化企业,基于企业的成长性、创新性标准,通过综合评估企业重点发展指标筛选产生。

  近年来,国家文创实验区实施“蜂鸟计划”助飞行动,连续两年发布“蜂鸟企业”名单,大力培育领军企业,目标是建立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战略储备库”,让一批批大而强、小而优的“蜂鸟企业”在朝阳展翅腾飞。

  第二批“蜂鸟企业”中,既包括占位高端、主业突出、实力雄厚、附加值高、辐射性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如爱上电视传媒、央视创造,也包括研发原创水平高、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如天下秀科技、大业创智等,以及“专、精、特、新”、成长前景看好的中小文化企业,如东亿天弘、司麦澳文化等。据统计,共有122家文化企业连续两年成为国家文创实验区“蜂鸟企业”。

  入选“蜂鸟企业”的重点文创企业除了获得快捷担保,银行见保即贷,执行优惠担保费率和贷款利率的金融服务,还可享受担保费、信用评级费用50%的补贴及30%-70%的贷款贴息。另外,国家文创实验区实施的“蜂鸟计划”助飞行动还将对其他新型融资方式进行补贴,对“蜂鸟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企业债券、信托计划、中期票据、短期融资、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新型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融资的,给予30%的利息补贴。与此同时,“蜂鸟企业”还可以享受北京市外籍人才出入境“新10条”政策,对“蜂鸟企业”引进外籍人才,在办理在华永久居留、长期签证和口岸签证等方面,提供更为宽松便捷的出入境、停居留环境。

  5个老厂房新转型升级成特色文创园

  助力国家文创实验区“高精尖”发展

  今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范围内又有5个老厂房“华丽转身”,转型升级成为特色文创园。截至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内通过老厂房转型升级形成的文创园已达到35个。

  新转型升级的5家文创园为:菁英梦谷文创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广渠东路98号。前身为北京枫林家具厂,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目前一期项目约1万平米已改造完成,目前已吸引北京七娱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安瑞影视文化(北京)有限公司等10余家文化企业入驻;三里屯4号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4号。前身为北京市第六机床厂,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目前已吸引北京雅迪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德神传动广告有限公司等20余家文化企业入驻,致力于打造“文化+科技”的文创园区;北汽双井文创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1号院。前身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老厂房,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目前已吸引掌合天下(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海岸九九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80余家文化企业入驻;服仓文创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北花园村3-1号。前身为服装厂仓库,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一期项目约4.5万平米已改造完成,二期项目改造中,预计今年10月完成。目前已吸引雅虹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灰度十八(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80多家文化企业入驻;E9区创新工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地区。前身是筹建于1980年的北京市双桥乳品厂,占地面积118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主要集聚人工智能、数字创意两个核心业态,目前已吸引大数据独角兽企业集奥聚合(北京)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物理特效龙头企业北京盛悦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30余家入驻。

  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文化富矿”和“金山银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记忆,已经融入城市的血脉和居民的生活。保护好,利用好老旧厂房空间资源和文化遗产,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选择。随着城市功能转型升级,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入推进,北京市高度重视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大力推动城市风貌提升和产业升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以798艺术区为标志,北京老旧厂房的文化再造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探索和提升转变过程。近些年,北京市积极加大因势利导,特别是2017年12月专门出台了《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原则和相关政策、保障措施,使老旧厂房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腾退老旧厂房达242个,已经转型利用的老旧厂房占地面积601万平方米,正在转型改造的占地138万平方米。

  朝阳区作为北京市曾经的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老旧厂房资源丰富。近年来,朝阳区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主动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总体工作思路,形成了“5544”的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的朝阳实践经验,即:科学把握“5大关系”,着力实施“5大举措”,示范推广“4种模式”,全力推进“4大转变”。

  科学把握5大关系:科学把握老旧厂房转型发展的“园区发展与文化方向的关系、疏解与提升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园区建设与城市人文风貌的关系”五大关系,深入推进“腾笼换鸟”,积极探索老旧厂房空间腾退再利用有效方式,加快引导存量资源功能转型和改造升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区域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探索文化产业融入城市发展的“朝阳实践”。

  着力实施5大举措:通过“规划引导、政策促进、典型示范、精准服务、规范管理”等五大发展举措,积极加大创新实践,探索盘活旧厂房存量资源、建设文创园区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在规划引导上,朝阳区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挖掘工业遗存的文化底蕴,加快工业厂房的功能转型和改造升级”,统筹抓好工业遗存的改造、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在政策促进上,制定“高精尖”产业指导目录,完善支持政策,推动高端文化、产业要素落地,促进产业空间高效利用。鼓励建设创意办公空间、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城市书屋,支持举办文化节等文艺活动,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提升发展品质。在典型示范上,注重树标杆、立典范,充分发挥转型成功的工业厂房品牌外溢效应和功能辐射作用,引导相关文创园区权属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业积极谋划、主动创新、示范带动。在精准服务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突出精准实效,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朝阳文创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成立北京市首家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分中心,引进以中国版权协会、北京版权保护中心等单位为主体的国家级版权监测服务平台,设立了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文创实验区金融服务中心和全国首个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等,搭建起版权服务、协同发展、文化金融、宣传推介、展示交流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建设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加强规范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共治共享,构建多元沟通交流渠道,确保文化安全和规范有序发展。

  示范推广4种模式:经过多年探索,目前朝阳区已经初步探索出工业遗存转型的4种模式——艺术家自发聚集发展、政府提供管理服务的“798模式”;产权方与专业机构联手打造的“751模式”;政府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的“朝阳规划艺术馆模式”;在政府引导下,由国有企业组建新的运营团队进行整体改扩建的“莱锦创意产业园模式”,为全国老旧厂房改造转型发展文创园区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经验借鉴。据悉,截至目前,朝阳区已有798、751、莱锦、郎园、懋隆、恒通、惠通、塞隆、吉里、竞园、齿轮场、创立方等57家老旧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特色园区,改造建筑规模281.7万平方米,形成文化创新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老旧厂房腾笼换鸟、华丽转身的典范。一批运营成熟的园区实现了运营模式、管理团队、园区品牌等方面的输出和推广,例如郎园、尚8、爱工场、东方嘉诚、北服时尚产业创新园等以‘一园多点’模式,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省市建立了链锁园区或合作园区,实现了园区品牌和模式的输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全力推进4大转变: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和营商营文环境的优化提升,朝阳区文化产业园区不断升级发展,一批文化产业特色园区不断涌现,内涵式、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成为园区发展新趋势。结合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朝阳区积极引导园区转型升级发展,即推动文创园区由综合型园区向特色化、专业化园区转变,由封闭管理式园区向开放融合式园区转变,由单纯经营空间园区向经营园区品牌转变,由追求经济效益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园区转变,成为新形势下朝阳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优化营商营文环境 推出精准服务“套餐”

  国家文创实验区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作为文化产业领域改革创新的综合实验区,国家文创实验区成立至今,以政策创新、文化金融、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作为重要着力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了特别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

  政策创新方面,出台北京市首个《文化创意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南》;出台并落实“政策十五条”,2017年国家文创实验区首批建设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项目114个,扶持带动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文化企业。

  文化金融方面,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吸引会员350余家,形成“信用评级、快捷担保、见保即贷、贴息贴保”的工作闭环,已有255家文化企业通过信用获得融资22.8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8.3%;设立北京市首支区级文创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并分设“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等5只子基金,拓展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建成北京市首个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金融服务超市”。

  知识产权方面,建立北京市首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分中心,与中国版权协会、国家版权创新基地、中国版权协会版权监测中心平台和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影视产权交易平台等共同构建国家文创实验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框架。

  服务平台方面,与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合作,搭建全国首个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为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提供务实高效的服务;发起成立全国首个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国各城市(城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已经形成了以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以文化与科技融合为主要特征、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业态成为实验区发展的新引擎,“互联+文化”新兴领域文化企业收入占比达到52.1%,其中科技含量高、创意程度高、附加值高的移动新媒体、数字娱乐、数字出版等领域企业实现收入年均增速在40%以上。

  2017年,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1776.1亿元,占全区比重的47.3%,占北京市比重的十分之一,同比增长15.6%。2018年上半年,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收入757.8亿元。截至2018年7月底,实验区文化企业注册数达到39297家,新增文化企业2.3万家,是2014年国家文创实验区刚成立时的2.4倍。与此同时,引进培育了宣亚国际、掌阅科技等88家上市文化企业,天下秀、得到APP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和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培育出蓝海电视、普罗派乐等一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聚集了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映客直播、腾讯影业、亚马逊卓越、蓝色光标等一批知名品牌文化企业,成为中国文化企业最聚集的区域。

  在国家文创实验区的辐射带动下,2017年,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3754.4亿元,同比增长19.7%。2018年1-6月,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1716.6亿,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截至2018年7月底,朝阳区登记注册的文化企业达到8.9万家,上市文化企业194家。

  下一步,国家文创实验区将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落实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全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建设,努力成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华文化“走出去”,为首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