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详细

浙江因地制宜推进非遗保护传承

发布时间:2018-04-13

眼下春意盎然之际,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游客穿过一条条古巷,与优美的四都乡平田村、西坑村邂逅,在绿水青山间享受恬淡与美丽——掩映在山峦葱翠、清流潺潺中的古树、古道、古村落,斑斓的黄泥土瓦房,高立斑驳的马头墙,留存着岁月的刻痕;乡村特有的“慢生活”氛围,让心沉静、令人陶醉。


曾经偏远的、被人遗忘的村落,如今迎来华丽转身。“依托非遗催生的乡村旅游、民宿经济、艺术创作以及高效生态农业等新业态,激活了沉睡在松阳乡村的资源,使其成为创业创新的新高地。”松阳县副县长谢雅贞说,仅2017年,松阳旅游收入达28.7亿元,同比增长55.1%;民宿经营总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40.3%。非遗已成为松阳撬动古村落保护、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放眼浙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 非遗引领乡村发展 ◆

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陈瑶表示:“我们要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使乡村文明与乡村富裕相适应。”近年来,浙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调查登记近2000个传统村落,401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居全国第三;31处村古建筑群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处村古建筑群列入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分别达到217项、886项,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文化内涵和发展活力。


“乡村振兴需要有标杆性、引领性、示范性的项目作为支撑。”谢雅贞说。目前,松阳县已基本形成“三大格局”:一是以全县域乡村生态博物馆和永不落幕的民俗文化节为点位的文化布局;二是以全县域绿道慢行系统和8条艺术创作线路为点位的线位布局;三是以传统村落和松阳老城为核心的点位布局。松阳紧扣“文化引领,品质发展”目标,一手紧抓传统、一手牵手未来,在文化引领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断实践。


金华市以珍视非遗历史传承、延续乡村文化脉络为主线,以广大乡村为阵地,以非遗保护为目标,以各类非遗活动为抓手,充分激发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市县联动、多措并举,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 非遗打造文化品牌 ◆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只有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打造文化品牌,带来经济效益,才能有更多资金用于非遗保护和发展。


宁波市宁海县文广新局副局长胡国光介绍,近年来,该县通过组织实施“非遗+民宿产业”项目,积极发展民宿经济。2017年,全县新增民宿100家,其中非遗创意类民宿18家,民宿营业额达1.6亿元,并且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达6亿多元。此外,宁海县还依托“非遗+创意产业”优势,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比如,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积极开发系列创意产品,年产值近400万元。“泥金彩漆”传承人黄才良投资1亿元建设非遗文化产业园,积极开发生产“泥金彩漆”“清刀木雕”产品,2017年产值近4000万元。


杭州市桐庐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舒玉春介绍,桐庐县石舍村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随着该村民宿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住宿,但不少游客认为石舍村很美但少了些文化氛围。“我们把石舍村作为非遗街区建设试点,结合当地非遗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将石舍村打造成既有优美山水风光,又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乡村旅游阵地。”桐庐县文广新局局长方劲松说。


◆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

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是非遗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举措。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因村而异、因地制宜,结合各自实际,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


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琐园村党支部书记严红星表示,琐园的旅游业源于2015年金华市组织开展的“海外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为了让外国友人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他们挖掘并恢复了“铜钱八卦”“少年同乐堂迎板凳龙”等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活动开展后受到外国友人广泛好评,琐园从此声名远播。

  

门县启动非遗街区各区块招商引资,力争推出一条品牌特色鲜明、文化品类丰富、集聚效应突出的文化商业街区,助力老区人民在家门口致富创收。此外,该县成功研发“祭冬五兽”“平调角色”等工艺品和非遗周边产品,通过“农产品+文创+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将人气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大大推进了非遗文创业的振兴。三门县注重开发非遗民俗旅游套餐、红色旅游、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等,打造全域旅游景区,争创国家4A级景区,2017年以来累计吸引游客8万余人次,大大带动了餐饮、住宿、商贸等行业发展,实现了文旅融合、产业共生发展。


“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文化振兴先行。”陈瑶如是说。